科普|實施人工降雨對大氣和水是否有影響發表時間:2022-01-23 16:52 根據氣候規律,每年夏季和秋季的時候,中國很多地區都會有一種明顯的干旱。在相關部門配合下,利用適宜的天氣條件,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人工增雨,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干旱。然而,人們歡欣鼓舞,多少有些憂慮:落下的炮彈飛向天空,或者用飛機向云中撒化學物質,會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?人工降雨量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?理論與實踐告訴我們,這些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,不管是人工降雨,還是其它人為影響天氣的方法,對空氣、水等環境因素都沒有危害。 人工增雨是開發利用空中水資源的一種有效手段,其核心是通過飛機、高炮等傳輸方式對局部云層施加催化作用,使云中的水汽轉化為雨滴。令人擔憂的是人工降雨對環境的污染,主要有兩個方面:一是催化物沒有被云水吸收,會直接造成大氣污染嗎?第二,催化物被吸收后,落在地上的雨水,會不會對水資源和地面造成污染?根據專家的說法,現有的人工降雨操作所用的催化劑主要有三種:一種是鹽粒等吸濕劑,它能將云層中水分轉化為水滴;另一種是低溫干冰,它在蒸發的過程中,可以瞬間將周圍的空氣冷卻至-40度,這樣就會導致水汽凝結,第三種催化劑就是所謂的“成核物質”的碘化銀,它有云中自然形成的冰核。 |